top of page

介紹朋友們三首 Jazz-Hop

Han Chen陳涵(從街舞咖變唱片行店員,二轉 DJ 與樂評)


原為「Hey Yo Club/黑樂俱樂部」首次活動宣傳。


The Sound Providers ft. Little Brother〈Braggin' & Boasting〉,收錄於《An Evening With The Sound Providers》(ABB,2004)



The Sound Providers 是由美國加州製作人 Jason Skills 與 Soulo 組成、受到 Gang Starr 與 Native Tongues 影響的團體。在 2000 年前後簽給當時被視為 Underground Hip-Hop 指標的加州唱片廠牌 ABB Records,並在 2004 年發行了他們的第一張專輯《An Evening With Sound Providers》。由於在他們簽約的前夕團裡的 MC 決定退出,這張專輯的許多純器樂單曲(instrumental)反倒更有這個世代的「Chill-Hop」和「Jazz-Hop」味道。此外由於失去自己的饒舌歌手,反而讓聽眾們有機會聽到當時同樣為爵士饒舌場景中重要的 MC Asheru、The Procussions 二人組,以及同為 ABB 旗下、在這首歌曲中跨刀的 Little Brother……等藝人團體。特別是 Little Brother,這個製作饒舌三人組(MC Phonte、Big Pooh,producer 9th Wonder)於 2003 年推出自己的首張專輯《The Listening》,成員中的製作人 9th Wonder 就被 Jay-Z 找去幫當時號稱「退休前最後一張專輯」的《The Black Album》製作,聲望因而急速上升。在當時,知名樂評網站《Pitchfork》批評《An Evening With The Sound Providers》這張專輯的器樂(instrumental)部份「欠缺促使聽眾集中注意力所需的變化」,然而在當時和我類似的「Jazz-Hop」愛好者,這正好解決了我們對於各種強力轟炸的主流 Hip-Hop 無意義派對饒舌歌曲的疲乏;另一方面,相較於西岸幫派饒舌的「Laid back」,這群體人的作品又更不具刻意表現的壓迫感。由此來看,也許這是從當初到現在沒有改變過,我們對於這類音樂偏好的共同原因吧?


J. Rawls〈#trust〉,收錄於《#jazzhop》(Polar Entertainment,2022)



以前有陣子很流行講「Dilla Change My Life」,不過,真要說,我相信自己應該比較接近「Rawls Change My Life」。從出道時期的兩人組合 Lone Catalysts,到前衛製作雙人組 3582,以及後來與鍵盤手 B. Jazz 合作的《Liquid Crystal Project》系列,都是 Hip-Hop 與爵士音樂、取樣相容的最精緻作品。最近的 J. Rawls 於 2017 年在俄亥俄大學取得教育學博士學位,並在 2021 年於學校開啟教育學計畫,訓練 Hip-Hop 文化背景的教育家。不過,他的作品發表似乎從來不曾停止過,這首〈#trust〉就出自他 2022 發表的 beat tape《#jazzhop》。事實上,J. Rawls 先是以紐約意識饒舌超級組合 Black Star(Mos Def & Talib Kweli)單曲的編曲製作而廣受愛樂人士注意,後續也因為他作品中大量的爵士取樣而在歐洲、日本獲得大量的支持。在個人情感面而言,我認為 J. Rawls 的作品雖於千禧年初期未受到和 Dilla、Nujabes 等量關注,但產量與品質卻完全可與前述兩人並駕齊驅。一般而言,他的作品相較 Dilla 更為柔和,但卻不像 Nujabes 的大量長段取樣,風格可說介於兩者之間。其實在非常早期,他的作品就已經帶有這個時代的「Chill-Hop」、「Lo-Fi Hip-Hop」味。然而,深入聆聽之後,聽眾也一定可以辨識出這些千禧年前後崛起的製作人與當代藝人之間的差異。不如,比照「原型龐克」稱他們作「Proto Lo-Fi (Hip-Hop)」吧?(開玩笑的)


Ronny Jordan, DJ Spinna〈Mackin'〉,收錄於《A Brighter Day》(Blue Note,1999)



已故英國吉他手 Ronny Jordan(1962-2014)與紐約 Hip-Hop DJ、製作人 DJ Spinna 的合作曲目,被歸類在受到 Hip-Hop、House 電子取樣、編曲技術影響的「Acid Jazz」下。熟悉老派 Hip-Hop 的朋友則更有可能是在 1993 年 Gang Starr 成員 Guru 個人專輯《Jazzmatazz (Volume 1)》聽見他的跨刀,因而產生第一印象(那張專輯的跨刀嘉賓各個皆非等閒之輩)。事實上,無論將 Ronny Jordan 這首〈Mackin'〉順著分類成 Jazzy Hip-Hop 或後來稱 Jazz-Hop 又或者 Acid Jazz,端看大家在什麼年代、在哪個國家、環境下聽見這首歌曲,我們樂評做分類也經常不過是憑藉著第一次聽到藝人時的印象罷了。同時,他也是我第一位聽見爵士吉他手於 Hip-Hop 音樂中跨刀獨奏,是引導我進一步對於 Blue Note 等爵士樂廠牌感興趣的敲門磚。此外選這首歌還有另一原因:DJ Spinna 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 DJ、製作人,他的團體 Jigmastas、他的個人發行以及 beat tape,過去也都是我唱片架上的精選。另外,DJ Spinna 也經常於紐約舉辦獨立的小型活動,無論是致敬 Michael Jackson、Prince、James Brown 或 Stevie Wonder,都已成為他不定期的活動主題。就如在他為數不多的網路影像中(印象中能看到一兩次的 Boiler Room),人們也可以欣賞到,他融合 Hip-Hop、House、Jazz、Soul、Funk 的精彩選樂。

Comentarios


留下你想說的話

感謝你的訂閱!

© 2035 by Train of Thoughts. Powered and secured by Wix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