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前後,從地下的舞曲圈延燒至流行音樂,各種碎拍類型大有復甦跡象。相對於被「Y2K」一併帶回的 Happy Hardcore 風潮,Gabber、Jungle、DnB 等與之呼應的類型也近乎同步地找到了它們的下一代支持者。在 2023 年人們可聽到 New Jeans 演唱 Jersey Club;Jung Kook 唱 2Step 舞曲,在主流音樂市場也必須從分眾化的類型音樂尋找利基的當代環境下,我想正好也是重新認識碎拍音樂根源的最佳時機。
這篇文章是我個人研究碎拍電子舞曲的起點,主要討論從 Breakbeat Hardcore 到 Drum and Bass(DnB),希望未來能觸及更多。
碎拍的起源
「Breakbeat」,碎拍,是一種受到英國瑞舞文化(Rave culture)與美式 Hip-Hop 影響的電子音樂類型。1980 年代末期開始發展,從經典的搖滾樂、放克音樂(Funk)或靈魂樂(Soul)取樣而出的鼓組間奏(drum breaks)是這種音樂的核心動機。
Hip-Hop
追溯碎拍舞曲的起源,我們可以先從 Hip-Hop 開始說起。1970 年代的早期 Hip-Hop DJ 例如 Kool Herc、Grand Master Flash 等人分別發展出「merry-go-round」、「quick mix theory」等,都是以雙唱盤加上特製的雙軌混音器材重複播放、延長鼓聲間奏的打碟技巧。做為 Hip-Hop 文化四元素之一的「breakin’」,霹靂舞,指的正是在這些鼓組間奏(drum break)時刻登場的舞蹈,也是「B-Boy」和「B-Girl」那縮寫「B」的含意。我們可以說最早的「Breakbeat」或「break」碎拍聲響應用是源於 Hip-Hop 文化,尤其是早期 Hip-Hop DJ 喜歡使用的經典靈魂樂和放克音樂曲目,例如:Lyn Collins 的〈Think〉、James Brown 的〈Funky Drummer〉、Incredible Bongo Band 的〈Apache〉……等。
另一首經常被取樣使用的 James Brown 歌曲〈Cold Sweat〉,段落是約 4:20 左右開始的 break。
House
另一方面,英國在 1980 年代末期接受了芝加哥浩室(House)和底特律的鐵客諾(Techno,或譯科技舞曲),以及浩室舞曲在當時的最新變種――以樂蘭(Roland)電子貝斯機 TB-303 合成聲響為主要特徵的 Acid House。雖然是芝加哥 DJ Pierre 為首的電子音樂團體 Phuture 創造了這種尖銳刺激、宛若雷射脈衝的電子音樂聲響,但它所引燃的卻是英國以至整個歐陸青少年的瑞舞狂潮。
Phuture 的〈Acid Tracks〉這首歌曲最好說明什麼是「acid bass」,從後方緩緩壓上的「啾啾啾」聲響,可以想見第一次在巨大音響系統聽到它的時候那種壓迫與震撼,大概就跟第一次看見巨人一樣吧?
早期 Breakbeat 的代表作品之一,可以聽出 acid bass 和碎拍的影響。Shut Up And Dance 是英國碎拍場景的重要團隊,由兩位雷鬼樂饒舌歌手 Smiley & PJ 組成。他們也和 DJ Hype、DJ Daddy 共組「Heatwave」音響團,是英國 1980 年代的 Hip-Hop、Breakbeat 先鋒。後來又創立 Shut Up And Dance 唱片公司,發行非常多早期 Breakbeat、Jungle 的重要作品,例如:The Ragga Twins 的〈Spliffhead〉。
Breakbeat Hardcore
也約莫在此時,Hip-Hop 音樂的鼓聲取樣開始融入了電子音樂編曲之中。英國的碎拍舞曲開始的時候被稱作「Breakbeat Hardcore」,碎拍硬蕊。與荷蘭 1990 年代初期強調速度和重擊的四四拍「Gabber」舞曲不同,英國的硬蕊舞曲在開始也有融入碎拍的型態出現,爾後又再次分裂為「Jungle」,叢林舞曲,與「Happy Hardcore」(大致可以流行歌曲人聲和四四拍節奏分辨之,臺灣人所熟悉的「廣嗨」或「台客電音」很多就是這樣的格式……啊,還有「舞曲大帝國」!)兩大陣營。
總之,「碎拍硬蕊」也被簡稱為「碎拍」,早期的碎拍舞曲速度落在 130-150bpm (beats per minute,每分鐘的拍數)之間。約莫是同期的鐵客諾速度相仿,而非後來動輒 160bpm 以上的速度。不過,130-150bpm,相較於當時的浩室舞曲和浩室的前身迪斯可多數落在 115-125bpm 左右的區間,在 1990 年代初期是非常具有衝擊力、具突破性的創作。
代表性的作品可以聽 The Prodigy 的首張專輯《Experience》。
Lennie De Ice 的〈We Are I.E.〉被認為是後來 Jungle 音樂的原型。
Jungle
其實在早期的 UK Hardcore 有時僅是在四四拍格式中穿插碎拍的元素,並沒有這麼突出。但在往後發展中,分裂出早期的 Happy Hardcore 與 Jungle 兩種類型,兩者的最大差異就在於是否將碎拍做為樂曲核心。兩者都是以超過 150bpm 的速度為主,早期 Happy Hardcore 大約落在 150-170bpm;而 Jungle 則大約在 140-180bpm。
Rebel MC 的〈The Wickedest Sound〉取樣了 Sly & the Family Stone 的放克樂鼓組間奏、Herbie Hancock 歌曲裡的木管聲響,以及由 Afrika Bambaataa 為首的電子放克計畫 Time Zone 的〈Wildstyle〉,還有費城 Hip-Hop 團體 3-D 的歌曲。此外,在英國脈絡中更為重要的是:這首歌曲的前奏讓人們能夠聽到雷鬼樂,特別是 Dub 這種注重低音殘響、回聲的子類型對於早期 Jungle 的直接影響。
DnB
1990 年代中期開始,Jungle 進一步演化出另一種注重低頻聲響的類型:鼓打貝斯。DnB 的節奏取樣比起 Jungle 來得簡化,例如,最著名的就是它們對於「Amen break」的大量採用,並混入當時的 2Step 節奏;另一方面,則是比起 Jungle 更講究低頻聲響的編排。
Jungle 在英國的流行時間不長,英國先鋒團體 4Hero 的 Marc Mac 在《Mixmag》專訪裡認為在 Jungle 樂風裡面許多的黑人音樂元素到了下一個階段,也就是「鼓打貝斯」(Drum and Bass,DnB)的時期逐漸地被沖淡了,他說曾有段時間人們把帶有雷鬼樂 MC 的音樂稱作 Jungle;而只要你將唸歌的 MC 拿掉,他們就會將音樂歸類到 Intelligent Drum and Bass,智慧鼓打貝斯。這裡我先稍微解釋一下,通常「Intelligent」這個形容詞掛到音樂類型前面,表達的會是某種具實驗性的聲響,相對於感性直覺更重視理性計算。另一個 90 年代知名的「智慧」類型就是 IDM:Intelligent Dance Music。
Marc Mac 認為當代的場景忽略了 Jungle 的黑人音基礎,他說自己之所以會取樣「稀有盤」(Rare Groove)是因為他曾經在派對裡聽著 MC 跟著這些稀有盤節奏唸歌;而現在的人則是跳脫脈絡在使用這些稀有盤。不過,相較於他們的第一張專輯,1991 年的《In Rough Territory》,第二張專輯《Parallel Universe》(發行於 1994 年)在聲響的處理上顯然脫離了 1990 年代初期的英倫 House、Hip-Hop 熱潮而變得更為精緻(4Hero 在後來也以融入爵士樂氛圍的取樣聞名於舞曲和另類音樂圈,他們相較更為馳放、緩速的碎拍風格被稱為「Broken Beat」)。
Krust 是受到 Hip-Hop 文化影響的英國 DnB 先鋒。生涯早期組成 Fresh 4 的 Hip-Hop 團體,後來與 Roni Size 一起創辦 Dope Dragon 唱片廠牌,發行爵士樂、雷鬼、DnB 等各種類型音樂。他們的聲響被稱為「Bristol Sound」,在其中更為知名的類型可能是受到 Dub 雷鬼與音響團影響的緩拍音樂「Trip-Hop」。Krust 與他的廠牌夥伴 Roni Size、DJ Die 被認為是將 Jungle 進一步帶向 DnB 的主要人物之一,作品相較過往 Jungle 更為慧黠,引入了更多環境音樂與爵士樂元素。
分歧與結論
部份音樂人認為 DnB 將 Jungle 的黑樂根源抹消;也有種說法認為在 96 年前後,英國大量取締違禁藥物和違法派對壓縮了 Jungle 的生存空間,因此一群音樂人召開私下會議並決定以「Drum and Bass」取代 Jungle。對此,DJ Fabio 的說法可供借鑒:關於 Jungle 與 DnB 的分界點,Fabio 說根本沒有什麼「祕密會議」,他們當時只是希望在 Happy Hardcore 和 Garage 類型為主的店嘗試 Jungle 的新方向是否能夠吸引客人;而關於「intelligent」這個形容詞的源頭,Fabio 認為他們只是沿用了媒體上的描述與分類,並沒有自認高人一等。
目前許多人仍認為 Jungle 與 DnB 基本上可說是同一類型的不同時代演變、難以區分。儘管如此,學者 Jason Hockman 依據編曲和科技應用所提出的分界點依然值得參考:他認為一個重要的契機在於 Dillingja、Dom & Roland 等人將 2Step 的節奏感導入編曲中,減少針對取樣的修改編輯,讓 DnB 離開了 Jungle 相對複雜的碎拍編曲。因此,與其將 DnB 視為「對 Jungle 或黑人音樂的背叛」,倒不如將其視為一種「Jungle 的轉向」。
隨著碎拍音樂復興,未來勢必也將出現更多的類型融合與分裂。在這個契機下投入了時間研究,希望這篇文章有助於自己與讀者們在聆聽 Breakbeat Hardcore、Jungle 以及 DnB 等類型能夠有更清晰的輪廓。
Commentaires